品牌连锁 | 三城三院

病种知识

< 返回上一页

急性鼻炎

概述

急性鼻炎系鼻腔黏膜的急性感染性炎症,主要为病毒感染,后期可并发细菌感染。许多急性传染病常以鼻炎为其前驱症状。

病因

致病微生物为病毒。各种呼吸道病毒均可引致本病,其中以鼻病毒,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冠状病毒常见,此外,尚有肠病毒,呼肠孤病毒,呼吸合胞病毒病毒等。其中,由肠病毒引起者潜伏期短,鼻病毒,RS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潜伏期较长。呼吸合胞病毒,副流感病毒,冠状病毒引起的感染倾向于缺乏免疫性,以致一生中反复发生感染,鼻病毒,肠病毒,腺病毒可产生较长期的免疫力。当机体由于各种诱因而致抵抗力下降,鼻黏膜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,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而侵入机体,原已潜藏于上呼吸道的细菌也生长繁殖,毒力增强,使本病在原发的病毒感染的基础上,合并细菌性继发感染,如链球菌,葡萄球菌,肺炎球菌,流感杆菌和卡他球菌等。常见的诱因为:

1. 全身因素如受凉,过劳,营养不良,烟酒过度,维生素缺乏,内分泌失调以及心、肝、肾脏等全身慢性疾病等,可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,免疫功能下降。

2. 局部因素鼻腔的慢性疾病和邻近的病灶性疾病,可妨碍鼻腔的通气引流,影响其生理功能,有利于病原体在局部生长繁殖。如鼻中隔偏曲,慢性鼻炎,鼻息肉,慢性鼻窦炎,慢性扁桃体炎等。

症状

1.初期有鼻内和鼻咽部干燥、瘙痒感,频发喷嚏,常伴有疲乏、头痛、周身不适。检查:鼻黏膜潮红、干燥。

2.起病1~2天后即有鼻塞、大量流清涕。常有咽痛、发热,体温一般37~38℃左右,同时有头部闷胀、四肢腰背酸痛,此期持续1~2天。检查:鼻腔黏膜充血肿胀,鼻腔内可见黏涕。

3.鼻塞、鼻涕转为脓性,如累及鼻窦可有较严重的头痛,向下呼吸道发展可出现咳嗽,此期约3~5天。但易有鼻窦炎、气管炎等并发症使流脓涕、咳嗽、咳痰拖延日久。检查:下鼻甲肿胀、鼻道内有多量脓涕。

危害

由于感染的直接蔓延,或不恰当的处理方法(如病期内作咽鼓管吹张,用力擦鼻等),感染可向邻近器官扩散,产生各种并发症:①经鼻窦开口向鼻窦蔓延,引起急性鼻窦炎,其中以上颌窦炎和筛窦炎多见;②经咽鼓管并发急性中耳炎;③感染向下扩散,并发急性咽炎,急性喉炎、气管炎和支气管炎,小儿及老年人抵抗力低下,可并发肺炎;④经鼻泪管引起结膜炎,泪囊炎,但较少见。

检查

需行鼻内镜检查,检查可见鼻黏膜明显充血、肿胀,双侧鼻道可见大量分泌物附着,双侧下鼻甲充血肥大,观察两侧鼻孔是否有破损、结痂、肿瘤或存在其他异物的现象,检查鼻中隔是否出现糜烂或严重鼻中隔完全畸形的现象。

治疗

病毒感染须等待体内抗体生成而逐渐康复,治疗的目的是减轻、控制症状,防止并发症出现。

全身治疗:

1.注意休息,保证热量供给。

2.应用中药抗病毒、祛风散寒、清热解毒。

3.酌情应用抗病毒西药。对抵抗力低下者,可酌情选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。

4.酌情应用抗组胺药物以缓解流涕、喷嚏和鼻塞。

5.酌情应用解热镇痛药以缓解全身不适、酸痛和头痛等症状。

6.局部应用羟甲唑啉或麻黄碱等药物缓解鼻塞,用药1周。

预防

1.本病可发生或大或小的局部范围的流行,流行期间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,不出入或少出入公共场所,注意居室通风。由于致病病毒种类繁多,目前已鉴定出的血清型约100余种,且其间抗原极少出现交叉反应,疫苗接种在预防中作用有限。板蓝根等中药有某些预防作用,可煎服或粉剂冲服。

2.经常锻炼身体,提倡冷水洗脸或冷水浴,增强体质。注意劳逸适度,饮食调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