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连锁 | 三城三院

病种知识

< 返回上一页

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

概述

又称耳石症或壶腹嵴帽积石。是头部迅速转动至某一特殊头位时出现短暂眩晕,常伴眼震,甚至恶心呕吐。病理学表现是耳石器病变,椭圆囊斑上耳石(碳酸钙)脱落,沉积于后半规管或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,头位改变时由于耳石的重力影响,导致眩晕。耳石器发生病变的原因可能为头部外伤、迷路震荡、病毒性迷路炎、自发退行变性、中耳炎症或中耳手术影响、前庭系统血供不足及某些药物毒害作用。此病应区别于中枢病变(如第IV脑室肿瘤、小脑疾病等)引起的非良性位置性眩晕。

症状

1.突然发病,眼震发生于激发头位后3~10秒(潜伏期),如卧位坐起时,或坐位突然躺卧时,俯身、低头、仰头、左或右转头时,则突然发作强烈旋转性眩晕,一般在30秒内,伴眼震、恶心及呕吐。眼震持续过程中,先逐渐增强后,一般持续30秒左右。改变头位后眩晕减轻或消失。眩晕时可伴恶心,重者呕吐。无耳鸣、耳聋及不稳感症状。眩晕发生同时出现位置性眼震。

检查

1. Hallpike变位性实验;

2. 外半规管BPPV检查;

3. 听力学检查,一般无异常;

4. 姿势图检查,无特征性;

5. 神经系统检查,无异常;

6. CT及MRI检查,无异常。

治疗

1.避免出现眩晕的头位或体位。

2.眩晕重者服前庭神经抑制剂。

3.病因治疗有血管硬化、供血不足者用血管扩张剂,删旨高者用降删旨药。

4.心理治疗解释此病为良性过程,有自限性,可以。并鼓励前庭锻炼习服。

5.耳石复位疗法用规范方法,通过改变头位,使沉积的耳石从壶腹嵴顶松脱,复位到椭圆囊斑上。患者自己执行治疗,每3小时一次,直至眩晕控制。

6.以上治疗1年无效,症状持续,影响工作和生活,可行手术治疗:

1)后壶腹神经切断术:通过外耳道鼓室进路,在圆窗龛后方深处切断后壶腹神经,使后壶腹嵴失神经支配,消除眩晕,但易损伤听力。偶可发生脑脊液漏。

2)后半规管或水平半规管栓塞术:目的是限制半规管管腔内淋巴液流动,壶腹嵴不感受在后半规管或水平半规管平面头部活动的剌激,但仍具有传人迷路冲动的功能。半规管栓塞术手术效果好,一般不影响听力,并发症少,平衡功能代偿较快。